软件测试技术(第四版)

软件测试技术(第四版) 教材名称: 软件测试技术(第四版)
ISBN号: 978-7-89535-112-7 作者: 郑东霞
字数: 484千字 规格: 16k
印制时间: 2023-02-01 出版日期: 2023-02-01
定价: 52 元 样章下载: 软件测试技术(第四版)—样章.pdf
购买地址:

一、教材的基本信息

       1.教材适用对象

        本教材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及培训机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材,也适合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领域的开发人员及测试人员阅读。

       2.学习本教材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阅读本教材,需要具备一定的高级语言编程基础,理解软件工程过程,具有查阅文献资料及书面表达的基本能力。

       3.本教材预期达到的教学总体目标

       本教材旨在提高学生就业的专业能力、素质能力、工程能力,能为学生以后从事软件测试工作及软件开发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1)专业能力预期效果:理解软件测试基础理论,理解软件测试流程各阶段任务;能够进行测试需求分析和测试结果分析,能够合理运用软件测试策略,运用软件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用例设计、测试实施;正确编写软件测试相关文档,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能够详细分析、准确定位、正确描述;能够运用测试管理工具对bug进行管理。

    (2)素质能力预期效果:具有团队沟通交流、分工协作的能力,具有自主创新、持续学习能力,具有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职业素养。

    (3)工程能力预期效果:能够从提高软件质量的角度把握软件系统的总体目标,能够综合运用软件测试理论及方法发现软件缺陷,并通过测试文档加以描述;能够完成软件生命周期的各阶段测试工作。

       4.教材编写团队情况介绍

       本教材由软件测试课程组具有多年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团队编写,参与编写的教师有郑东霞、康玲、房颖、王骏美、王法胜及来自企业、具有多年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经验的工程师尹双双等老师,这些教师先后参加了《软件测试技术与管理》(第一版)、《软件测试技术》(第二版)、《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Rational测试工具——功能与性能测试》等多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因此具有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参与教材编写和校对的还有石冬凌、周绍斌、王灏等老师。全教材由康玲主审、郑东霞协调编写并统稿。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专家、学者的帮助、指导和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与内容组织

       教材分为五篇,各篇章之间循序渐进,以课程的三级项目“学生综合管理系统”为主线,层层递进。第一篇软件测试基础,第二篇测试方法,第三篇软件生命周期测试,第四篇测试管理,第五篇自动化测试。

       本教材的内容既有软件测试基础理论部分,又有软件测试工具的实践部分,主要分为五个篇章。第一篇软件测试基础,其中第1章介绍软件测试及软件缺陷基础知识等。第2章软件质量保证,介绍软件质量、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的关系等。第二篇软件测试方法,其中第3章介绍静态测试方法,第4章介绍动态测试方法的黑盒方法,第5章介绍动态测试方法的白盒方法。第三篇软件生命周期测试,主要讲解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如何进行测试,其中第6章介绍单元测试相关内容,第7章介绍集成测试的方法、流程等,第8章介绍系统测试的策略及过程等,第9章介绍验收测试。第四篇测试管理,其中第10章介绍测试管理理论知识,第11章介绍测试管理工具Quality Center。第五篇自动化测试,其中第12章介绍自动化测试理论,第13章介绍功能自动化测试工具Katalon Recorder,第14章介绍性能自动化测试工具JMeter。附录Ⅰ项目导学;附录Ⅱ学习知识要点及能力要点,对教材的知识要点及掌握程度、能力要点及掌握程度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一篇软件测试基础
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2
1.1软件缺陷3
1.1.1软件缺陷案例3
1.1.2软件缺陷的定义4
1.1.3软件缺陷等级4
1.1.4软件缺陷生命周期5
1.2软件测试基本概念5
1.3软件测试原则6
1.4软件测试过程模型9
1.4.1V模型9
1.4.2W模型10
1.4.3H模型11
1.4.4X模型12
1.5软件测试分类13
1.6基本测试过程15
实践环节设计16
练习题17
第2章软件质量保证21
2.1软件质量22
2.2软件质量保证23
2.3软件测试和软件质量保证的关系24
实践环节设计25
练习题25
第二篇软件测试方法
第3章静态测试方法28
3.1编码标准和规范29
3.1.1代码编写原则29
3.1.2编码风格30
3.2静态测试方法30
3.2.1代码审查30
3.2.2代码走查31
3.2.3桌面检查32
3.2.4静态分析32
3.3静态测试工具33
实践环节设计34
练习题35
第4章黑盒测试方法37
4.1测试用例设计38
4.1.1测试用例38
4.1.2测试用例设计原则39
4.1.3测试用例设计过程39
4.1.4测试用例模板40
4.2黑盒测试方法概述42
4.3等价类划分法42
4.3.1等价类划分法思想42
4.3.2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44
4.3.3等价类划分法的原则及方针46
4.3.4等价类划分法应用47
4.4边界值分析法50
4.4.1边界值分析法思想50
4.4.2边界值分析法设计测试用例50
4.4.3边界值分析法的原则53
4.4.4边界值分析法应用54
4.5决策表法55
4.5.1决策表法思想55
4.5.2决策表法设计测试用例56
4.5.3决策表法的原则57
4.5.4决策表法应用58
4.6因果图法60
4.6.1因果图法思想60
4.6.2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61
4.6.3因果图法的特点63
4.7场景法63
4.7.1场景法思想64
4.7.2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64
4.7.3其他相关基本概念66
4.8状态迁移法67
4.8.1状态迁移测试思想67
4.8.2状态迁移法设计测试用例67
4.8.3应用状态迁移测试注意事项69
实践环节设计70
练习题71
第5章白盒测试方法75
5.1白盒测试方法概述76
5.2逻辑覆盖法76
5.2.1语句覆盖法77
5.2.2判定覆盖法78
5.2.3条件覆盖法78
5.2.4判定条件覆盖法79
5.2.5组合条件覆盖法80
5.2.6路径覆盖法80
5.2.7逻辑覆盖法应用80
5.3基本路径法83
5.3.1控制流图84
5.3.2环形复杂度87
5.3.3独立路径87
5.3.4基本路径法应用87
5.4循环测试方法88
5.5程序插桩技术89
5.6最少测试用例数计算90
5.6.1控制结构简化90
5.6.2估算方法90
5.6.3最少测试用例数计算应用91
实践环节设计91
练习题93
第三篇软件生命周期测试
第6章单元测试98
6.1单元测试介绍99
6.1.1单元测试的定义99
6.1.2单元测试的重要性100
6.2单元测试的内容与方法100
6.2.1单元测试的内容100
6.2.2单元测试的方法102
6.3单元测试的过程104
6.3.1计划单元测试104
6.3.2设计单元测试106
6.3.3执行单元测试108
6.3.4评估单元测试108
6.4JUnit单元测试109
6.4.1JUnit单元测试核心114
6.4.2运用JUnit进行单元测试116
6.4.3JUnit中的相关知识119
实践环节设计122
练习题124
第7章集成测试126
7.1集成测试概述127
7.1.1集成测试目的127
7.1.2集成测试的层次127
7.1.3集成测试方法127
7.1.4集成测试的原则128
7.1.5集成测试的环境128
7.2集成策略129
7.2.1非增量式集成策略130
7.2.2增量式集成策略130
7.3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133
7.3.1集成策略133
7.3.2集成过程133
7.4集成测试流程134
7.4.1制订集成测试计划135
7.4.2集成测试分析和设计135
7.4.3集成测试的实施136
7.4.4集成测试的执行136
7.4.5集成测试策略应用136
实践环节设计143
练习题143
第8章系统测试146
8.1系统测试概述147
8.1.1系统测试基础147
8.1.2系统测试策略149
8.2功能测试149
8.2.1基本概念149
8.2.2分析方法150
8.2.3Web功能测试150
8.2.4移动应用功能测试151
8.3性能测试152
8.3.1性能测试基础152
8.3.2性能测试实例154
8.3.3性能测试相关知识154
8.3.4Web性能测试156
8.3.5移动应用性能测试156
8.4安全性测试157
8.4.1安全性测试基础157
8.4.2SQL注入158
8.4.3跨站点攻击(XSS)159
8.4.4Web安全性测试159
8.4.5移动应用安全性测试160
8.5兼容性测试160
8.5.1兼容性测试基础160
8.5.1兼容性测试案例161
8.6可用性测试162
8.6.1可用性测试基础162
8.6.2可用性测试的方法163
8.6.3某银行ATM系统的可用性测试164
8.6.4测试环境及测试角色169
8.7回归测试169
8.7.1回归测试产生原因及基本概念169
8.7.2回归测试策略170
8.7.3回归测试测试用例的维护171
8.7.4回归测试的过程171
8.7.5回归测试实践172
实践环节设计172
练习题173
第9章验收测试175
9.1验收测试概述176
9.1.1验收测试基础176
9.1.2验收测试形式177
9.2合同验收测试177
9.3用户群验收测试178
9.4现场验收测试178
实践环节设计179
练习题180
第四篇测试管理
第10章测试管理基础182
10.1测试需求管理183
10.2测试计划管理183
10.3测试设计管理185
10.4测试执行管理186
10.5缺陷管理186
实践环节设计188
练习题188
第11章测试管理工具Quality Center实践190
11.1Quality Center基础191
11.2测试需求管理191
11.2.1创建Requirements文件夹192
11.2.2创建Requirements192
11.3测试用例管理193
11.3.1创建Test Plan文件夹193
11.3.2创建测试用例194
11.4测试执行管理197
11.4.1创建Test Lab文件夹198
11.4.2创建Test Set198
11.4.3Execution Grid199
11.4.4Run200
11.4.5Attachments202
11.4.6Linked Defects202
11.5缺陷管理203
11.5.1新建bug203
11.5.2修改/查看bug205
11.5.3添加附件205
11.5.4关联205
11.5.5查看历史信息206
11.5.6删除bug206
实践环节设计206
练习题207
第五篇自动化测试
第12章自动化测试理论209
12.1自动化测试概述210
12.2自动化测试的好处211
12.3自动化测试的限制212
12.4自动化测试收益与风险214
12.5测试自动化过程217
12.5.1输入218
12.5.2执行218
12.5.3输出218
12.5.4比较218
12.5.5缺陷发布与影像回放219
12.6自动化测试实现的原理和方法219
12.6.1代码分析219
12.6.2对象识别220
12.6.3捕获和回放220
12.6.4脚本技术221
12.6.5自动比较技术222
12.7自动化测试的类型223
12.7.1自动化功能测试223
12.7.2自动化负载压力测试224
实践环节设计225
练习题226
第13章Katalon Recorder228
13.1Katalon Recorder基础229
13.1.1操作界面229
13.1.2测试用例的创建234
13.1.3测试用例的运行与调试235
13.1.4测试用例的维护241
13.2断言242
13.3参数化249
13.3.1store249
13.3.2单纯存储类命令250
13.3.3storeEval253
13.3.4测试数据参数化256
实践环节设计258
练习题259
第14章JMeter260
14.1JMeter概述261
14.2JMeter工作原理261
14.3JMeter界面设置261
14.3.1JMeter界面外观的设置261
14.3.2JMeter界面语言的设置261
14.3.3JMeter界面字体大小的设置262
14.4JMeter测试计划(Test Plan)263
14.5JMeter常用测试元件263
14.5.1JMeter线程组(Thread Group)263
14.5.2JMeter取样器(Sampler)264
14.5.3 JMeter逻辑控制器(Logic Controller)265
14.5.4 JMeter配置元件(Config Element)265
14.5.5JMeter定时器(Timer)266
14.5.6JMeter断言(Assertions)267
14.5.7JMeter监听器(Listener)268
14.6Web性能测试脚本的录制270
14.6.1使用JMeter代理录制自动化测试脚本270
14.6.2使用Badboy录制自动化测试脚本274
14.7参数化设置278
14.7.1用户定义的变量279
14.7.2用户参数281
14.7.3CSV数据文件设置283
14.8Web性能测试实现287
14.8.1案例描述与分析287
14.8.2创建性能测试脚本288
14.8.3运行性能测试脚本291
14.8.4分析性能测试结果292
14.8.5上报性能测试缺陷293
实践环节设计294
练习题295
附录Ⅰ:项目导学——学生综合管理系统297
附录Ⅱ:学习知识要点及能力要点301
参考文献304
 

      2016年6月,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这是中国工程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回归工程”、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是当今国际工程教育的主流理念。《华盛顿协议》对毕业生提出的12条素质要求中,不仅要求工程知识、工程能力,还强调通用能力和品德伦理;在实践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注重对目标达成的支撑及持续改进,与CDIO工程教育实质等效。

      CDIO工程教育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以“预期学习结果”集合来驱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文化的设计,重视营造工程教育文化,其注重工程能力培养和基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设计思想,对于国内工程类和相关专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施价值。

      作为承载了教学改革思想的载体,融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高品质教材,东软CDIO工程教育教材在注重理实结合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八大能力的培养,即: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开放式思维与创新,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态度与习惯,责任,价值观,实践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对社会的贡献。

      CDIO工程教育教材是 CDIO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承载着课程和项目的教学内容,而且贯穿和体现了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思想与方法,是在系统化理论的指导下,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进行一体化设计,有机融合在教材体系中。教材的编写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案例教学为引导,以项目为载体,充分体现“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思想,具有以下优势:

    (1)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2)以案例为驱动,在做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充分体现了“做中学”。

    (3)以项目为载体,基于工程化教育方法,按照分析、设计、实施、运行展开项目及知识点的讲解。

    (4)围绕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设计教材,实现同一专业下不同教材紧密的关联性。

    (5)内容编排循序渐进,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6)适应柔性化教学变革,构建一体化、立体化教学资源。

       CDIO工程教育教材可供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院校以及职业培训机构作为教材使用。 目前,CDIO工程教育教材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尚需要通过改革的实践不断加以深化和持续改进,任重而道远。